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根據國務院深化國防科技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戰略部署,經國務院批準,于1999年7月1日在原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所屬部分企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是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由中央直接管理。前身為1956年成立的我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曾歷經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和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等發展階段。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承擔著我國全部的運載火箭、應用衛星、載人飛船、空間站、深空探測飛行器等宇航產品及全部戰略導彈和部分戰術導彈等武器系統的研制、生產和發射試驗任務;同時,著力發展衛星應用設備及產品、信息技術產品、新能源與新材料產品、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產品、特種車輛及汽車零部件、空間生物產品等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大力開拓以衛星及其地面運營服務、國際宇航商業服務、航天金融投資服務、軟件與信息服務等為主的航天服務業,是我國境內唯一的廣播通信衛星運營服務商;是我國影像信息記錄產業中規模最大、技術最強的產品提供商。作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集團公司是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創造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兩大里程碑為標志的一系列輝煌成就,在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11個國防科技重點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公司以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為目標,制定了航天核心技術計劃,取得了數百項標志性成果,有力地推動了以載人航天和月球探測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航天科技專項的立項研制。公司成立以來,共獲得5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申請專利一萬多件。2006年,作為唯一一家軍工企業,被列入國家首批創新型企業試點單位,并在2008年獲得了“創新型企業”稱號;2011年獲得“中國十大創新型企業”稱號;2007年,集團公司獲得了國家首次設立的“中國工業大獎”。2006年,集團公司黨組被中組部、國資委黨委授予了“全國國有企業創建‘四好’領導班子先進集體”稱號。2006年、2010年,集團公司連續兩屆被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授予任期考核“業績優秀企業”稱號和“科技創新特別獎”。集團公司還先后獲得“改革開放30周年杰出品牌”、“全國企業文化建設先進單位”、“最具價值之責任榜樣”等榮譽稱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是擁有“神舟”、“長征”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識產權、主業突出、自主創新能力強、核心競爭力強的特大型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授權投資的機構,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擁有8個以航天產品經營為主的產、研結合的經濟技術實體和一個外貿公司以及若干直屬研究所、咨詢機構、公司等,主要從事運載火箭、人造衛星、載人飛船和戰略、戰術導彈武器系統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具有大型系統工程管理的能力和經驗,為國民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以控股的7家境內外上市公司為代表,主要從事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與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汽車零部件及特種車輛等民用產品的研發生產,并逐步形成產業規模,呈現出生機勃勃的發展勢頭。
集團公司資產總額達2241億元。2011年,集團公司經濟規模和經濟效益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經濟運行質量良好,實現營業收入1018億元,利潤總額91.4億元。成本費用率持續下降,圓滿完成了國資委年度經濟考核指標,連續7年獲得國資委業績考核A 級,連續5年財務績效評價“優秀”。
當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加快構建航天科技工業新體系,加速發展宇航系統、導彈武器系統、航天技術應用產業和航天服務業四大主業,積極推進國內外交流與合作,致力創新,勇于開拓,全力鑄造國際一流大型航天企業集團,努力為國家現代化建設和人類和平利用空間的偉大事業作出新的貢獻。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轄有8個大型科研生產聯合體(研究院)、14家專業公司、9家上市公司和若干直屬單位,研發和產業基地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成都、天津、內蒙古、深圳(香港)、海南等地。截至2011年底,集團公司從業人員15.94萬人,已培養形成了以重點學科帶頭人為代表的科技人才、以優秀企業家為代表的經營管理人才和以能工巧匠為代表的技能人才等五支人才隊伍。其中,擁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33名,國家級專家105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專家6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300余名。在出成果、出人才的同時,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以及以“以國為重、以人為本、以質取信、以新圖強”為核心價值觀,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企業文化。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正在按照“發展航天、強大集團、改革創新、鑄造一流”的發展方針,大力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突出導彈武器系統、宇航技術與產品、民用產業三大主業,努力向國際一流宇航公司的目標邁進。